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

2008/06/24

下午利用看考卷的時間順便去找古慧雯老師聊聊。辦公室裡有個學弟正在跟她討論生涯規劃的問題。問過他不介意我在場,我就坐在角落一邊翻考卷一邊聽了起來。

老師說她從前有個學生,法律雙修經濟,是個唸書的天才。曾經也來跟她討論,苦惱著去美國該唸法律好還是經濟學好?但過了幾個禮拜,最後那學生卻乒乒砰砰地跑來跟她說,她決定了,要去法國學音樂。

當然,一時身邊所有的人都忙著阻止她。媽媽勸她可以先考完律師執照阿,家裡也沒有反對她同時學琴阿..布拉布拉。但她說,如果自己先留了個退路準備回來當律師,那琴就學不成了,因為一定中途一吃苦就想跑回來。於是律師也沒考,就這樣飛去法國了。

練了一兩年以後,她的手指卻因為運動傷害,一個音都演奏不出來。

「在她出國前的時間點,她面臨了一次選擇;在她受傷以後,又是一次選擇。
這次她仍然選擇做復健,繼續想要當一個演奏家。
所以她說,像郭泓志那樣載浮載沉的心情,她是最能夠體會了。」

直到今天,儘管她還沒能身為成功的職業音樂家;儘管獨奏會的壓力大到讓她需要依靠藥物來調整心情..。但那又怎麼樣呢?畢竟那才是她選擇的人生。


學弟走了以後,我忍不住問:有時候我們想做的事跟我們適合做的事並不相同,那又怎麼樣呢? 學姊如果繼續深造研究,也許會是個很優秀的學者;但她選擇的是旁人看來難有結果的路。或是像 M. Jordan,他在籃球方面的天份跟成就被稱為神,可是他卻想成為棒球選手?

「M. Jordan 的問題並不在於他想打棒球,他想要的是當個棒球明星。如果他願意在小聯盟混口飯吃的話,我想他做得到的。但他要的是出類拔萃,只是這個願望沒有辦法在棒球場上完成。」


其實我更想知道的是,像決戰時裝伸展台那樣的節目裡,當優勝者為自己贏得一次時裝展的同時,二到八名的參賽者又到哪裡去了呢?能在全美國的競賽裡進到八強應該不能說是沒天分吧。明白自己的天份是幸福的;但認知到自己的天份同時又如此有限,箇中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