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

2008/03/29

昨天突然決定跟淑娥他們回山學的一團看看,
說起來這好像是我第一次到烏來。

夜裡開完檢討會,我們六個人散步經過老街,走進溪旁的石頭池裡泡腳。
黃色的街燈穿過氤氳的蒸氣,澤蛙的聲音大得嚇人。

早晨六點多山裡下起了雨,睡在木板地上的我被冷醒走到屋外。
烏來國小的建築三面環抱著球場操場,剩下的一面正對著高拔的山,
樹林間剛起霧。

這樣的格局讓我想起秀巒國小。
那一天我們風塵僕僕趕上山,也是睡在這樣面對著山壁,環抱球場的小圖
書室裡。交錯在書架間的狹小走道躺下。

轉眼又是三年過去了。

曾經映照著醫院裡的生活,那樣的日子顯得特別浪漫。
現在回想起來,卻連醫院裡的生活,都變成浪漫的一部分了。

我想那些只活在當下的日子,就是因為原因什麼也沒有,所以日後就擁有
了它們自己的姿態。是這樣的吧?

因為不被當成未來的踏腳石。所以當時那些疲憊的身軀,掏空的心情,落
在臉頰上的雨滴,都是那麼真實。而牽手走在夜裡的南陽街,帶著幼貓來
回颱風天裡的羅斯福路;還有那些在值班室裡掙扎爬起的早晨,每個孤獨
走在人行道上的深夜,也都有了他們自己的意義。

獨特而美麗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