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幾天都吃得不錯。禮拜一傍晚上來台北,跟梅珠、彩虹貓、珊姊(最近改叫珊飽妹)去晉江茶館吃客家菜。禮拜二下午跟今天早上都在 iACT 幫忙打包準備搬辦公室,因為這樣,梅珠從昨天晚餐到今天午餐依序請我吃了鼎泰豐、永和豆漿跟春日的商業午餐。
傍晚跟憶嘉去看了《九降風》跟《海巡尖兵》。原本以為這兩部片放在一起看應該很不搭吧?結果看完之後的第一個想法是:這兩部片果然是同一個人拍的!雖然背景一部在軍中;一部是高中校園,展現的影像風格竟然異常的相似。從頭到尾都瀰漫著一股壓抑和躁動不安,畫面帶著稍嫌直接的衝突場面,不多,卻也是剛剛好讓人有點躁動不安的尺度。
《海巡尖兵》的設計我覺得非常棒。從頭到尾只有用到四個演員,場景在夜晚的海邊,也沒什麼特效,卻非常寫實而且張力十足。短短三十分鐘卻已經足夠表達:要說他想指控的是部隊裡老兵玩新兵的惡習也行、要說它想呈現的是如英文片名(the pain of others),旁觀他人痛苦的那種內心觸動也行。
《九降風》的背景雖然在90年代的高中校園,但並不像《藍色大門》那樣充滿青春陽光的基調,就連裡面的煩惱哀愁,都像剛曬過的棉被,帶著淡淡的陽光氣味,彷彿只是青春期的一首小插曲。但我也不認為它在懷舊。我覺得它跟觀眾的共鳴來自於,它成功地讓觀眾跟戲裡的角色,同時看著眼前的一切消逝崩解。不論是那個浮華的棒球夢、棒球英雄;或所謂的兄弟情誼、青春戀歌。
每個人失去的東西不同,但失落的心情是相似的:讓你按耐不住想起身追逐,卻又茫茫然不知道從何追起。等到沒有出口的心情終於爆發,卻又像比賽後怒摔球拍,發洩完卻弄不清忿恨的對象就竟是?
而在這些分不清的,模模糊糊的東西裡,「時間」成了眾人最大的公約數。畢竟面對時光的流逝,誰不感到無力挫折呢?於是,即使思念的對象不同,卻可以併肩而坐,一起追悼那段所謂的「青春」。我猜這是很多人會覺得它充滿懷舊情調的原因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